手腕疼痛,該怎麼辦?

img

手腕疼痛,該怎麼辦?

 

織完毛衣後,手腕痛;手腕痛還有手指發麻、無力;摔了一跤,手腕痛;電腦用久了手腕痛……

出現手腕痛,該如何處理?手腕痛是什麼原因?又該如何預防?

手腕痛,該怎麼辦?

很多時候,輕微、單純的手腕痛是短期內過度使用手腕引起的,比如長時間織毛衣、寫字、用滑鼠等等。對於這些有「短期過度使用」誘因的手腕痛,可以自己先處理。

當然,除了短期過度使用,還有一些疾病也會表現為手腕痛。此時,對應的處理方式也會各有不同。

下面的處理方式,適用於短期過度使用或在疼痛原因不明確時:

1. 注意休息

避免做引起或加重疼痛的動作,減輕關節負擔。但休息也不是完全不動,可以輕輕轉動手腕,溫和活動關節和肌肉。

2. 冷敷手腕

冷敷腫脹或疼痛的部位對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有利。可以用毛巾包著冰袋或冰凍礦泉水,然後對疼痛部位進行冷敷。

3. 可以考慮止痛藥

如果疼痛較嚴重,影響心情、生活的話,可以考慮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止痛藥。但是,一定要按說明書的劑量、用法服用。

對於有胃潰瘍、消化道出血、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朋友,建議諮詢醫生後再考慮是否服用。

4. 下列情況立即去醫院

  • 外傷後,有流血、腕部畸形、無法活動,懷疑骨折或關節脫位;

  • 手腕、手指或手掌無法活動;

  • 腕關節劇烈疼痛、紅腫伴發熱或皮疹等感染表現。

5. 下列情況儘早去醫院

手腕痛伴隨下列症狀時,提示可能存在複雜疾病或原有疾病加重,需前往醫院就診:

  • 關節紅、腫、僵硬,疼痛有時累及雙側腕關節或指關節、膝關節等多部位;

  • 手指、前臂出現麻木、刺痛、無力;

  • 出現肌肉萎縮,如手掌大拇指根部肌肉萎縮;

  • 自行在家處理 2 周仍然無緩解。

手腕痛可能有哪些原因?

1. 腕管綜合徵

腕管綜合徵是引起手腕痛的主要疾病。其典型表現為手腕痛,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疼痛、麻木、不聽使喚,病情嚴重時還可能出現大拇指根部肌肉萎縮。

「腕管」是腕部韌帶及骨頭圍繞成的一個相對封閉的管狀結構,許多神經和肌腱都從中穿過。其中有一條十分重要的神經,叫做「正中神經」。腕管綜合徵就是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

引起腕管綜合徵的原因主要分為兩種:

  • 反覆重複某些手腕活動:活動過度後肌腱腫脹或產生慢性炎症,使腕管空間變小,壓迫正中神經。如木工、家庭主婦等依賴腕部活動的職業更容易發生腕管綜合徵。

  • 手腕長期處於不當姿勢:腕管內壓力在手腕伸直時最小,伸或屈腕均會增高腕管內壓力。我們常說的「滑鼠手」就是一種伸腕姿勢,打字時,鍵盤位置高於或低於手肘都會使正中神經處於高壓的危險之下。

腕管綜合徵的治療分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如果病情較輕可先選擇保守治療,比如營養神經的藥物、非甾體抗炎藥、石膏固定腕關節等;如果保守治療無效或者病情較重,則需考慮手術治療。

2. 腕關節炎症

有的關節炎症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而有的則是腕關節磨損、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

(1)細菌感染引起的腕關節炎

這種感染多數為身體其他部位感染的細菌經血流到達腕關節引起的。

免疫力差的人更容易發生這種情況,比如糖尿病、惡性腫瘤患者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此外,有過腕關節外傷,做過關節內注射、關節手術的人也容易發生這種感染。

如果手腕疼痛,同時還有關節紅熱,休息時手腕快速腫起、劇烈疼痛,體溫升高等表現,則提示有感染的可能,應儘早去醫院。

(2)腕關節的骨關節炎

中老年朋友對膝關節骨關節炎一定不陌生,其主要表現就是膝蓋疼痛。除了膝關節,腕關節也會出現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與長期反覆磨損有關,腕關節的骨關節炎大多是腕部外傷的後遺症,其主要表現為活動後疼痛和關節僵直。

腕關節骨關節炎的治療以休息為主,可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或在腕關節腔內注射激素。如果保守治療無效則需考慮手術治療。

(3)風濕性疾病引起的腕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銀屑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痛風等風濕性疾病也可能出現腕關節炎,關節疼痛。

這些「風濕性關節炎」中,最常見的是類分濕性關節炎。其多表現為雙側關節疼痛,除了手腕,還可能有手指、膝蓋、足部關節受累。

除了關節疼痛,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會出現「晨僵現象」:早晨起床後關節僵直持續時間常超過 1 小時,稍微活動後僵直症狀緩解。

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可出現休息時劇烈疼痛、腫脹,同時常伴有疲勞、乏力、食欲不振、體重下降、全身酸痛和發熱等全身症狀,此時容易和感染性關節炎混淆。

類風濕性關節炎以藥物治療為主,常見的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炎藥、激素等,具體用藥需諮詢主治醫生。

3. 外傷

外傷包括骨折、關節脫位等。

骨質疏鬆的老年人,跌倒後若手掌撐地很容易引起腕部骨折。跌倒或扭傷後,如果出現疼痛劇烈、腕部無法活動或關節畸形時,要考慮關節脫位或骨折。

此時,不要再活動受傷的腕部,應將患肢抬高,簡單止血固定後立即前往醫院。

4. 其他

除了上面提到的幾種疾病,腕部囊腫、腕部骨腫瘤等也可引起腕部疼痛。

此外,手腕以外的疾病也可能引起手腕疼痛,比如頸椎疾病壓迫神經時,可出現手腕部疼痛、麻木、無力等。

在尋找腕部疼痛原因時,需要症狀聯合 X 片、B 超或 CT 等檢查才能明確。大家不能光通過症狀就給自己下診斷。

如何預防手腕痛?

以下預防措施主要針對過度活動引起的肌腱炎症以及姿勢不良引起的腕管綜合徵。

1. 保持正確姿勢

玩電腦時,滑鼠或鍵盤的高度,應平對雙手自然下垂時手肘的位置。打字或使用滑鼠時,儘量使手腕處於自然伸直狀態(可以用腕墊墊高手腕),肘部呈 90 度角,前臂與地面平行。

2. 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識地保護腕關節

選擇大小合適的工具,避免同一姿勢長時間負重,不要做加重或產生腕部疼痛的活動,急性疼痛時關節不負重或活動。

3. 注意休息與放鬆

每工作一小時要短暫休息、做適量放鬆活動,放鬆時可參考如下動作,從手腕到頭頸逐步放鬆:

  • 用力握拳,之後五指依次伸展張開,重複多次;

  • 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溫和旋轉手腕;

  • 將手舉過頭頂,一邊旋轉手臂、一邊旋轉手腕,逐步放鬆肩膀、頸部及上背部;

  • 轉頭或上、下、左、右地活動頭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