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文章標籤 Tags
- #退化性關節炎#呂紹睿
- #經常腰痛
- #半夜驚醒
- #長期睡前玩手機
- #減肥瘦身
- #有關骨折的那些事
- #坐骨神經痛
- #腳腫原因
- #痛風預防及治療
- #運動很難堅持
- #重訓
- #疲勞
- #骨折的那些事
- #食物抗疲勞
- #睡前玩手機
- #良好生活習慣
- #如何挑選合適的枕頭
- #長期照護2.0
- #緩解眼睛疲勞
- #骨關節炎
- #胃最怕這4件事
- #8個不用餓肚子的減肥方法
- #體重標準#BMI
- #瑜伽拉伸
- #跑步減肥
- #胃部健康
- #偏頭痛
- #感冒
- #過年飲食
- #提高免疫力
- #拇趾外翻
- #減肥燃脂
- #減肥正確方法
- #腰椎警報
- #保護關節
- #保護腰椎
- #冬季泡腳
- #天冷#手腳冰涼
- #減重
- #頭暈
- #為何常感覺疲倦
- #凌晨醒來
- #預防感冒
- #骨質疏鬆
- #滑膜炎
- #體重標準
- #手腳冰涼
- #頸椎病
- #亞培葡勝納#糖尿病營養管理
- #立冬養生
- #落枕
- #骨折癒合期安排
- #健康飲食#養生習慣
- #改善失眠
- #碳水化合物
- #反式脂肪
- #預防頸椎病
- #靜脈曲張
- #腰痛
- #疲勞骨折
- #血栓
- #失眠的危害
- #類風濕關節炎
- #膝關節疼痛
- #睡覺時不舒服
- #預防腰間盤突出
- #熬夜玩手機#症狀
- #疼痛理療
- #緊張性頭痛#偏頭痛
- #半夜腿抽筋
- #缺鈣
- #吃宵夜
- #餓著睡
- #深度睡眠
- #夏天減肥
- #刷牙
- #扁平足
- #體內有疾走路知道
- #免疫力
- #防中暑
- #骨質疏鬆#運動
- #骨癌
- #久坐
- #腰酸背痛
- #甜味劑
- #阿斯巴甜
- #口乾舌燥
- #腿抽筋
- #網球肘
- #膝蓋發軟#缺鈣#疾病示警
- #下肢靜脈健康
- #雙腳症狀
- #護眼
- #睡覺多夢
- #增強免疫力
- #跟腱斷裂診斷
- #減肥
- #膝蓋疼
- #半夜自然醒
- #長贅肉
- #膝蓋痛#休養#運動
- #補鎂
- #痛風
- #維生素C
- #睡姿#毛病
- #腳腫#健康
- #骨頭損傷#癒合營養
- #失眠原因
- #提升睡眠力
- #手指疼痛
- #白天總是愛睏想睡
- 身體這些部位疼,可能是心臟在求救!
- #足跟痛
- #退化性關節炎
- #抽筋
- #肌肉筋膜炎
-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 #壽命關鍵期
- #三種飲食習慣
- #強化骨骼#預防骨質疏鬆
- #放假症候群
- #血糖過高
- #提高代謝
- #輪椅
- #腰部疼痛
- #告別易胖體質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髕骨軟化症
- #頸椎問題
- #增強免疫力的6種有效方法
- #提升免疫力運動
- #跑步#6項變化
- #科學控制體重
- #睡久疲勞
- #提高免疫力的 7 個技巧
- #冬季運動
- #多走路的好處
- #脂肪肝注意
- #糖尿病患洗腎後,該怎樣移動?
- #失眠
- #頸椎
- #預防骨質疏鬆
- #跳繩
- #五十肩
- #深秋養生關鍵
- #養生食物注意
- #吃維生素C是否可以預防感冒
- #咖啡別亂喝
- #世界骨質疏鬆日
- #護肝
- #關節炎
- #上廁所時玩手機
- #脫臼
- #慢性疲勞綜合徵
- #脂肪堆積
- #暈眩#血液黏稠
- #視力模糊
- #白髮#預防
- #飲食注意
- #活動頸部#改善姿勢
- #腦霧
- #睡覺#尿酸
- #視力下降
- #預防衰老
- #空調#症狀
- #腰椎#預防
- #飲料#身體危害
- #中暑
- #早起#5個好處
- #脖子疼#緩解
- #睡眠驚跳
- #鍛鍊緩解
- #膝關節損傷
- #睡眠障礙
- #起床別做這件事
- #聽力#減壓
- #預防頸椎
- #坐骨神經痛#成因
- #失眠#睡眠障礙
- #背痛#肩膀痛#頸椎
- #高血脂#症狀
- #保護脾胃
- #祛濕降熱
- #鍛鍊#強腰護身
- #感冒#免疫力
- #盜汗怎麼了
- #失眠#補充維生素
- #蛋白質#缺乏#補充
- #低熱量飲食#預防疾病
- #補鈣
- #養胃秘訣
- #關節炎#關節疼痛
- #痠痛
- #胃病如何引起?
- #出現胃病要注意什麼?
- #腎臟#注意#保養
- #咖啡愛好#注意
- #少食#健康
- #背痛
- #警訊
- #正確吃雞蛋
- #慢性疲勞綜合症
- #眼部照護#日常補充營養
- #免疫力#自我檢測
- #養肝
- #傷肝食物
- #肩周炎#五十肩
- #腰椎受損
- #3件事
- #善用輔具#生活自主權
- #過年#保健#腸胃
- #天氣寒冷#關節痛
- #養生
- #少吃寒涼食物
- #傷身
- #生活習慣
- #骨折#飲食調理
- #春節飲食
- #痛風#飲食
- #運動
- #輪椅照護
- #冬天如何運動才最養生
- #冬季如何保暖 8個保暖妙招讓你不再怕冷
- #生活中的8種養生小常識
- #痛風#飲食#4原則
- #為什麼一到冬天就不想起床
- #脾虛#4個症狀
- #糖尿病#預防
- #高血壓#5種表現
- 日常保健的 6 個最佳時間
- 台灣骨科名醫韓毅雄:為什麼說爬山爬樓梯是最笨的運動
- 醫生,骨科術後要怎麼吃?
- 慢性病患者怎麼運動更健康?
- 食用過多微波爐加熱食品是否會致癌 ?
- 骨刺的三種治療方法!吃藥沒多大作用,6種生活保健方法
- 預防慢性病,重視養成這5個習慣,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方式
- 慢性病患者前兆,特別注意身體的這個信號,一定要警惕治療
- #深蹲#這幾類人不要做
- #關節為什麼會沾黏?
- #關節炎不能吃什麼食物 這4類食物一定要忌口
- #背部肌肉拉傷多久能好
- #拇趾外翻#危害#康復#對應方法
- #手臂#痠痛
- #運動痠痛#肌肉拉伸#按摩
- #網球肘#治療#預防
- #網球肘#治療
- #腰背痛#10大原因
- #治頸椎#好方法
- 冰敷的三大特點
- 骨折
- 媽媽手
- 腳踝
- 骨頭
- 後背酸痛
- 頸椎
- 腰椎
- 膝蓋
- #背痛#警訊
- #肩頸痠痛
- #骨折#癒合
- #保持活動
- 糖尿病
- 運動傷害
- 足部疼痛
- 拇指外翻
- #關節護具
- #保護身體
- #預防傷害
- #如何穿對護膝#運動使用#止痛用#保養用
- #腳踝扭傷
- #治療復健
- #前膝痛#過度使用#如何治療
- #足踝骨折#治療#提前負重
- 腕隧道症候群
- 靜脈曲張
- #腳踝扭傷#
- #急性軟組織傷害處理原則
- #預防扭傷
- #退化性關節炎#預防膝關節退化#治療趨勢
- 足底筋膜炎
- 十字韌帶 韌帶
- 運動
- 慢性疾病
- 活動
- 醫療補助申請
- 熱門促銷
- 深層靜脈血栓
生活常用關節護具介紹與應用

一聽到護具,令人立刻聯想到的是在從事戶外運動時為了避免衝撞和外傷所穿戴的防護性頭盔或護膝,或是在急性運動傷害之後為了減輕疼痛和限制活動所穿戴的支持性護腕或護踝等關節護具。護具的功用並不局限於運動傷害的預防和處理,在日常生活、休閒活動以及工作場所中,護具也扮演著個人照顧與保護的角色和功能。由於護具範圍很廣,本篇僅就「關節護具」探討。
關節護具的主要功能是保護身體,預防傷害或再次傷害,所具有的效果包括:支持關節、肌肉及周圍組織、減輕關節和身體組織的壓力、限制關節或肢體活動、壓迫組織以減緩腫脹或疼痛感、隔離外界環境以保護身體組織、緩衝關節和肢體的作用力、維持或促進組織血液循環以促進組織恢復及減輕疼痛等。不同的關節護具根據本身材質、形狀、結構設計以及包覆的身體組織範圍大小的不同而發揮不同的功能,因此在選擇時必須針對使用者的身體狀況和需要,配合護具本身的功能加以考量才能對使用者產生實質上的幫助;否則非但無法達到保護的功效,反而可能造成二度傷害。除了以護具本身的功能為主要的考慮因素外,穩定性(如支撐度,不易鬆脫、移位和變形)、耐用性(材質厚度、剪裁織法、伸縮性及回復性)、實用性(如重量、本身是否好穿脫、可調整鬆緊、或可否重複清洗而不變質變形)、機能性(是否限制其他關節和肢體的正常動作和功能、或妨礙衣褲襪的穿脫)、舒適性(如貼身、保暖、吸汗透氣、是否造成皮膚過敏或不適)、附加結構(如磁石、矽膠墊)、便利性(易於購得與否)、價格、美觀與否都是選擇關節護具的考量因素,而且決定需要者的購買意願。
關節護具的主要材質可以略分為兩大類:發泡橡膠和針織類。發泡類材質包括Rubber橡膠、PU橡膠、PVC塑料、Neoprene尼奧普林合成橡膠、AIRPRENETM 透氣纖維等。多數自粘式護具主要為發泡橡膠材質,作用包括:減輕外部對於關節和身體組織的壓力、緩衝作用力;因此是偏向於運動型的護具。雖然發泡橡膠的材質本身能夠儲存熱能幫助循環,但是由於它的透氣性差,較易使皮膚產生發炎或過敏,故可挑選橡膠上有小孔的設計以增加透氣性。例如AIRPRENETM 是穿孔的Neoprene改良專利產品。為了加強支撐保護的功能,很多市面上的發泡類護具,在設計上加上彈簧片(條)以維持穩定性,但這些使用於關節的「類護具」,在國際標準組織的輔具分類ISO9999:2007(E),應歸類為【矯具與義具類】中的關節矯具。織物布料類材質包括棉質、尼龍紗、羊毛混紡、Polyester聚脂纖維、Spandex彈性纖維、Lycra萊卡彈性纖維、CoolMaxTM 透氣纖維、multiceramic遠紅外線纖維等。針織類護具屬於平價型的護具,也是居家生活中最常見的款式,且大部分混用不同纖維材質。有的針織類護具添加發泡類材質,故可減輕外在的衝擊力。針織類護具的優點是貼身舒適、彈性佳、而且吸濕排汗透氣。針織布料常混紡羊毛、萊卡或其他機能型纖維,可依個人需求選購。如羊毛材質適用於冷氣房中以保暖關節,適合上班族及老年人;萊卡由於彈性佳且透氣舒適,適合皮膚脆弱的使用者;添加遠紅外線纖維的護具,由於加強蓄熱和保暖的功能,適合血液循環較差的人使用。

▲圖1. 腕隧道症狀群護腕
關節護具的穿戴方式可分為自黏式和套筒式兩種。自黏式護具顧名思義具有自黏貼布、黏扣帶或魔鬼粘可調整鬆緊故穿脫方便,不需要彎腰就可很容易將下肢護具穿戴在身上,適合孕婦、肥胖者、下背痛患者、功能障礙者及行動不便的中老年人;其主要材質為發泡橡膠,優點是可讓關節肌肉得到支撐及幫助傷害後的關節固定,避免造成二度受傷,缺點是透氣性較差及容易讓患部受壓不均。居家型護具大部份為套筒式,其針織設計一體成型因此固定性及彈性較佳,可避免肢體大動作而造成的不
適;其優點為施壓均勻、合身透氣且不易變形,但缺點為穿戴較不易。護腕護腕的主要功用為支撐腕關節及減輕壓力、維持腕關節正常角度及限制過度活動、壓迫組織以減緩腫脹或疼痛感、改善血液循環以促進組織恢復及減輕酸痛。適用對象為腕隧道症狀群、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俗稱媽媽手)、腕關節扭傷、肌肉拉傷、退化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因過度使用造成的酸痛無力等。選擇護腕,必須根據疼痛部位的不同及症狀,而選擇適合的型式。部分關節疼痛問題,則需選用關節矯具,才能有效減緩問題,如活動拇指時會感到疼痛的媽媽手,最好選用拇指連手腕有支條的腕矯具;而因常打電腦或移動滑鼠造成的腕隧道症狀群,則適合手掌連手腕有支條的腕矯具(圖1);建議這樣的關節疼痛
問題,最好能取得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諮詢意見,再選用相關矯具。
護肘
護肘的主要功用為支持與保護肌肉及關節周圍組織、減輕關節周圍組織壓力、壓迫組織以減緩疼痛感、腫脹或肌肉抽搐,緩衝關節及肌肉作用力,改善血液循環以促進組織恢復及減輕肌肉酸痛或僵硬感。適用對象為肘關節周圍及附近肌肉或韌帶拉傷、慢性肌腱發炎如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鷹嘴滑囊炎(礦工肘)、關節炎造成的肌肉無力及疼痛感等。常見的居家型護肘為套筒式,因其包覆整個肘關節及其周圍組織,故能做全面性的保護(圖2);大多數的自黏式護肘附加氣墊或矽膠墊以加強對肘部肌肉的局部加壓效果,適合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的使用者(圖3)。
護膝
護膝的主要功用為支撐、保護膝關節周圍組織及肌肉、減輕關節組織的壓力、壓迫組織以減緩腫脹或疼痛感、緩衝關節內作用力、增加膝關節穩定性、維持髕骨的正常位置、維持或促進組織血液循環以幫助組織恢復及減輕關節疼痛或僵硬感。適用對象包括:膝關節扭傷、肌肉或韌帶拉傷、肌腱發炎、跳躍膝、退化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半月板磨損或撕裂、髕骨軟骨退化磨損(髕骨軟骨軟化症)、孕婦、骨質疏鬆、以及膝關節無力、穩定性差、輕微變形等。一般的護膝為貼身的套筒式(圖6)以提供全面且均勻的支撐及束縛壓力,護膝本身的穩定性佳(支撐度高、不易鬆脫和變形);但唯一的缺點為對於彎腰有困難或上肢較無力的人來說穿戴較不易。因膝蓋常要彎曲活動,故在膝蓋前方突出的髕骨處,有挖洞設計的護膝款式較佳;因為它能避免膝蓋彎曲時對髕骨造成的不正當壓力,以保護髕骨及底下的軟骨。且洞口邊若有一圈矽膠或護墊,則能提供髕骨更佳的固定性(圖7)。
護踝
護踝的主要功用為支撐、保護踝關節周圍組織、減輕壓力、壓迫組織以減緩腫脹或疼痛感、緩衝關節內作用力、限制關節活動、維持踝關節的位置和正常角度、增加踝關節穩定性、促進血液循環以幫助組織恢復及減輕關節疼痛或僵硬感。適用對象包括踝關節扭傷、肌肉或韌帶拉傷、肌腱發炎、跟腱滑囊炎或腱炎、關節無力或不穩、退化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雖然套筒式護踝的好處是受壓均勻及較好的減緩腫脹效果(圖8),自黏式護踝較能在活動或行走時維持踝關節的正常角度和穩定性。因為關節的活動受到限制,故能預防二度傷害(圖9)
關節護具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項
國立陽明大學輔助科技研究中心
張力山研究員
https://www.taic.mohw.gov.tw/public/dept_down/ufile/2c684d53de4823e2d7151c1934f7f588.pdf
關節護具的主要功能是保護身體,預防傷害或再次傷害,所具有的效果包括:支持關節、肌肉及周圍組織、減輕關節和身體組織的壓力、限制關節或肢體活動、壓迫組織以減緩腫脹或疼痛感、隔離外界環境以保護身體組織、緩衝關節和肢體的作用力、維持或促進組織血液循環以促進組織恢復及減輕疼痛等。不同的關節護具根據本身材質、形狀、結構設計以及包覆的身體組織範圍大小的不同而發揮不同的功能,因此在選擇時必須針對使用者的身體狀況和需要,配合護具本身的功能加以考量才能對使用者產生實質上的幫助;否則非但無法達到保護的功效,反而可能造成二度傷害。除了以護具本身的功能為主要的考慮因素外,穩定性(如支撐度,不易鬆脫、移位和變形)、耐用性(材質厚度、剪裁織法、伸縮性及回復性)、實用性(如重量、本身是否好穿脫、可調整鬆緊、或可否重複清洗而不變質變形)、機能性(是否限制其他關節和肢體的正常動作和功能、或妨礙衣褲襪的穿脫)、舒適性(如貼身、保暖、吸汗透氣、是否造成皮膚過敏或不適)、附加結構(如磁石、矽膠墊)、便利性(易於購得與否)、價格、美觀與否都是選擇關節護具的考量因素,而且決定需要者的購買意願。
關節護具的主要材質可以略分為兩大類:發泡橡膠和針織類。發泡類材質包括Rubber橡膠、PU橡膠、PVC塑料、Neoprene尼奧普林合成橡膠、AIRPRENETM 透氣纖維等。多數自粘式護具主要為發泡橡膠材質,作用包括:減輕外部對於關節和身體組織的壓力、緩衝作用力;因此是偏向於運動型的護具。雖然發泡橡膠的材質本身能夠儲存熱能幫助循環,但是由於它的透氣性差,較易使皮膚產生發炎或過敏,故可挑選橡膠上有小孔的設計以增加透氣性。例如AIRPRENETM 是穿孔的Neoprene改良專利產品。為了加強支撐保護的功能,很多市面上的發泡類護具,在設計上加上彈簧片(條)以維持穩定性,但這些使用於關節的「類護具」,在國際標準組織的輔具分類ISO9999:2007(E),應歸類為【矯具與義具類】中的關節矯具。織物布料類材質包括棉質、尼龍紗、羊毛混紡、Polyester聚脂纖維、Spandex彈性纖維、Lycra萊卡彈性纖維、CoolMaxTM 透氣纖維、multiceramic遠紅外線纖維等。針織類護具屬於平價型的護具,也是居家生活中最常見的款式,且大部分混用不同纖維材質。有的針織類護具添加發泡類材質,故可減輕外在的衝擊力。針織類護具的優點是貼身舒適、彈性佳、而且吸濕排汗透氣。針織布料常混紡羊毛、萊卡或其他機能型纖維,可依個人需求選購。如羊毛材質適用於冷氣房中以保暖關節,適合上班族及老年人;萊卡由於彈性佳且透氣舒適,適合皮膚脆弱的使用者;添加遠紅外線纖維的護具,由於加強蓄熱和保暖的功能,適合血液循環較差的人使用。

▲圖1. 腕隧道症狀群護腕
關節護具的穿戴方式可分為自黏式和套筒式兩種。自黏式護具顧名思義具有自黏貼布、黏扣帶或魔鬼粘可調整鬆緊故穿脫方便,不需要彎腰就可很容易將下肢護具穿戴在身上,適合孕婦、肥胖者、下背痛患者、功能障礙者及行動不便的中老年人;其主要材質為發泡橡膠,優點是可讓關節肌肉得到支撐及幫助傷害後的關節固定,避免造成二度受傷,缺點是透氣性較差及容易讓患部受壓不均。居家型護具大部份為套筒式,其針織設計一體成型因此固定性及彈性較佳,可避免肢體大動作而造成的不
問題,最好能取得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諮詢意見,再選用相關矯具。
![]() ▲圖2.套筒式護肘。 |
![]() ▲圖3.自黏式護肘。 |
護肘
護肘的主要功用為支持與保護肌肉及關節周圍組織、減輕關節周圍組織壓力、壓迫組織以減緩疼痛感、腫脹或肌肉抽搐,緩衝關節及肌肉作用力,改善血液循環以促進組織恢復及減輕肌肉酸痛或僵硬感。適用對象為肘關節周圍及附近肌肉或韌帶拉傷、慢性肌腱發炎如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鷹嘴滑囊炎(礦工肘)、關節炎造成的肌肉無力及疼痛感等。常見的居家型護肘為套筒式,因其包覆整個肘關節及其周圍組織,故能做全面性的保護(圖2);大多數的自黏式護肘附加氣墊或矽膠墊以加強對肘部肌肉的局部加壓效果,適合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的使用者(圖3)。
護膝
![]() ▲圖6.套筒式護膝。 |
![]() ▲圖7.挖洞式護膝。 |
護踝
![]() ▲圖8.套筒式護踝。 |
![]() ▲圖9.自黏式護踝。 |
關節護具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項
- 急性受傷患者,應先就醫及妥善處理,再依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建議使用護具。
- 注意材質標示,並依產品功能、規格尺寸表與穿戴、使用方式選擇適合需要的護具。
- 選擇適當的尺寸大小,太鬆或太緊都不可。
- 套筒式關節護具,如護肘和護膝,應翻過反面先穿上,然後拉至關節下方處後反折上來,再調整上下位置和左右方向。
- 購買護具時,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先試戴,盡量試戴30分鐘,才能知道是否合適。
- 戴上護具後,應注意是否合身舒適,感覺護具的伸縮回復性,以及穩定性如支撐度。穿脫之間應注意材質本身是否容易鬆脫和變形。
- 穿戴護具時,鬆緊度以皮膚上不起紅點或勒痕為原則(不阻礙血液循環)。如果太緊,壓迫部位會有微癢現象,應稍放鬆或暫停使用,以免傷及皮膚。
- 如果使用護具部位出現過敏或起疹子,或皮膚不適應,或是有瘀血、腫脹、脫皮等現象,必須立即停止使用,且諮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
- 護具應在活動時才穿:如護腕在打字時才穿,護膝於外出行走時穿戴;避免因長期穿戴而使得肌肉依賴護具,造成肌肉無力。護具切勿穿整天,甚至於晚上穿著睡覺。
- 即使活動時才穿戴護具,每2個鐘頭也應解開護具休息10分鐘。
- 若購買護具後才發現不合適或尺寸大小不合,應諮詢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或經銷專業服務人員。如果可以的話,應尋求更換適用的產品型號及尺寸,勿自行修改或剪裁護具的長度、形狀和結構,否則會破壞護具的支撐、壓迫和限制的功能。
- 護具內的彈性纖維不耐浸泡,易使纖維老化、變形,故切勿浸泡於水裡超過15分鐘。
- 清洗時應反面洗滌,勿用柔軟精或漂白水,應使用室溫(25-30∘C,勿用熱水)清水簡單用手搓揉即可。也可用中性清潔劑輕揉刷洗並用清水沖淨,但切勿放入洗衣機洗或脫水。
- 護具洗淨後應以乾毛巾吸取水分後平放在陰涼處陰乾。洗淨後不要擰扭脫水或用烘乾機烘乾,也不要吊掛晾乾,因容易使纖維變形。必須避免烈日曝曬,以確保品質和彈性。
國立陽明大學輔助科技研究中心
張力山研究員
https://www.taic.mohw.gov.tw/public/dept_down/ufile/2c684d53de4823e2d7151c1934f7f588.pdf
相關文章
脂肪幹細胞小兵也能立大功!2018年《特管辦法》通過後,開放脂肪幹細胞與間質幹細
腰椎作為脊柱的組成部分之一,上承胸椎,下接骶骨和尾骨,在維持身體穩定、承擔負重等
半夜醒可能是這些原因 半夜醒來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次數過多或影響到睡眠質量就要
一、手機放床頭,容易得腦瘤?有科學依據嗎? 了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對輻射
1.控制飲食: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