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靜脈曲張的症狀嗎? 教您如何照顧

img
介紹靜脈曲張主要症狀及好發對象
何謂靜脈曲張:
當靜脈瓣膜薄弱,大量的血液因重力作用被積蓄在遠端靜脈內。此壓力造成靜脈負荷過度,而將靜脈壁往外推,長期的負荷過度,使靜脈壁失去彈性,變得薄弱而易伸張,以此方式受損的靜脈即稱靜脈曲張。
曲張靜脈可因站立過久或懷孕造成。在靠近腿部表面的靜脈易產生靜脈曲張;腿部深層的靜脈則因周圍的骨骼肌作用,不易造成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的主要症狀:
站久後,小腿有痠痛、腫脹、沉重、抽痛的感覺,此時若未加以改善處理,使多數的靜脈瓣被破壞,靜脈血循異常,皮膚出現顆粒狀凸痕,形成明顯的靜脈曲張、靜脈炎及靜脈瘤,繼而發生靜脈栓塞、瘢痕性潰瘍等血管病變危及生命。
靜脈曲張會惡化
靜脈曲張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沒有任何治療的情況下,它會按照以下等級不斷惡化。
美國靜脈論壇依據臨床表現提出靜脈曲張的分類標準:
CEAP分級
0級:無可見或觸及的靜脈疾病體征。
1級:有毛細血管擴張、網狀靜脈、踝部潮紅。
2級:有肉眼可見的靜脈曲張。
3級:有水腫,但無靜脈疾病引起的皮膚改變,如色素沉著、濕疹和皮膚硬化。
4級:有靜脈疾病引起的皮膚改變。
5級:有靜脈疾病引起的皮膚改變和已癒合的潰瘍。
6級:有靜脈疾病引起的皮膚改變和正發作的潰瘍。

易發生靜脈曲張的對象:
  1. 長時間站立工作者:如醫師、教師、護士、銷售員、廚師、美髮師等。
  2. 孕婦。


不只是女性,男性經常忽略的健康警訊!
根據調查,20%的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靜脈曲張,以都會男性尤甚。現代上班族群,久坐電腦前的工程師們、忙碌奔波的業務同仁、甚至搭機往返各國接洽的工作者,皆是靜脈曲張的高度風險者。
靜脈曲張的預防
  1. 穿著彈性襪: 穿著合適的彈性襪,將下肢淺靜脈予以適當的壓迫,使下肢的淺靜脈沒有異常擴張的空間。
  2. 避免站立不動: 活動可啟動肌肉幫浦,促進血液回流。啟動肌肉幫浦仍是預防靜脈曲張的不二法門。
  3. 免長時間靜坐雙腳盡量少交叉。
  4. 避免高溫,少沖熱水: 高溫易使血管擴張。
  5. 躺下休息,抬起雙腳,與心臟齊平或高於心臟水準15分鐘。促進腿部血液迴圈,預防靜脈曲張。
  6. 按摩腿部,多做雙腿上下擺動或蹬夾練習,多做腿部按摩。平時不要長期保持一個姿勢,站立時也不要單腳受重。


彈性襪的治療原理
一雙經由特殊設計,品管嚴格的彈性襪,主要是藉由其漸進式的壓力,由腳踝處漸次向上遞減,收縮小腿肌肉,對血管腔加壓,進而改善靜脈充血,促使血液回流心臟,以達到預防靜脈曲張的效果。對於已經診斷「靜脈曲張」的人,更應不怕麻煩,長期堅持穿著彈性襪,方能有效地防止病惡化。

彈性襪的正確穿著及保養方式
正確穿著彈性襪的方式:
  1. 請先將穿著彈性襪自腰部捲到腳尖,然後對準腳尖穿上。
  2. 拉緊襪身,雙腳交互將彈性襪往上拉至膝蓋上。
  3. 由膝蓋部位拉緊襪身,雙腳交互將彈性襪往上拉至褲底服貼下檔的部份。
  4. 以雙手將褲子部份向上拉穿至腰部。



保養方式:
  1. 每天持續穿彈性襪,對於靜脈曲張有預防及治療效果。
  2. 若穿治療型性襪請於下床前即及穿上,否則應抬高雙腿(比心臟高)15分鐘後穿上, 脫下後應抬高雙腿 15-20分鐘。
  3. 保養方式
    1. 應小心尖銳物品以免損傷彈性襪。
    2. 以冷洗精清洗勿使用漂白劑
    3. 請放入網袋脫水或拍乾後自然陰乾切勿烘乾。


靜脈曲張怎麼治療
靜脈曲張不能拖,拖到後期,手術費用和手術痛苦會更多。
目前,治療靜脈曲張的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也有微創治療。以下介紹幾種主要的治療方法:
1. 壓迫治療:
主要是運用醫用彈性襪固定壓迫,利用外在壓力將病變血管壓迫,來減少運動時產生的水腫。
2. 硬化劑治療:
將硬化劑注射到曲張的靜脈,破壞血管內膜,使其封閉,愈後消失。
3.手術治療:
傳統手術治療方式主要包括曲張靜脈剝脫術、大隱靜脈高位結紮術等。
4.鐳射治療:
鐳射腔內閉合術手術是借助特殊波長鐳射對靜脈曲張患者進行治療,光釺介入患者大隱靜脈主幹中,閉合靜脈。創口小、併發症少,但有一定的復發性。
5. 射頻消融:
手術方式為在患者膝蓋或足踝內側為手術切口,插入一根極細導管,借助高頻波對曲張的靜脈血流進行阻斷。
但大部分患者如果僅僅只採用這種方式治療難以取得顯著效果,還需同時輔助進行其他治療。
6. CHIVA治療:
這種方式適合早期或者高齡、難以耐受普通手術的患者。其手術理念是“改道”,即保留主要靜脈,用於血液流通,糾正不良的血流途徑。
這種治療方式切口很小,治療後不會留下明顯疤痕。但CHIVA手術對主刀醫生要求較高,整個診療過程耗費時間較長。

治療靜脈曲張的方法很多,不止以上幾種,效果也因人而異。
輕度或者特殊時期(妊娠、足部有潰瘍)保守治療為好,其它時期可根據自身情況和醫生意見選擇。所有的治療,建議去醫院尋求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