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護2.0是什麼?

img

一、「長照2.0」是什麼?
台灣老年人口正急劇增加,進入高齡社會,至2025年達到20.6%,邁入超高齡社會。同時家庭的照顧功能逐漸式微,尤其伴隨老年而來的慢性病及功能障礙,使家庭在照顧與負擔上壓力提升,意味著長照需求亦隨之驟增。為滿足未來龐大的長照需求並減輕沉重的家庭照顧責任,政府近日通過「長照2.0計劃」(簡稱長照2.0)。

二、「長照2.0」好在哪?

1.整合長照服務單位各自分立的服務資源實現照顧需求全覆蓋。
建立小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級長照旗艦店)、擴充複合型服務中心(B級長照專賣店)、廣設巷弄長照站(C級長照柑仔店),結合醫療、長照服務、住宅、預防以及生活支持。只要使用到A、B、C任何等級的服務,即可接觸到小區整合長照服務網。

2.服務對象與服務範圍的同步擴大
服務對象除65歲以上老人,還包括50歲以上失智症者、55歲以上原住民及任何年齡的失能身心障礙者。服務人數預估增至128萬餘人。服務項目方面,增加失智照顧、原民小區整合、小規模多機能、照顧者服務據點、小區預防照顧、預防/推遲失能,以及延伸出院準備、居家醫療等服務項目,不僅向前端銜接預防保健,降低與推遲失能,並向後端銜接安寧照護,讓失能與失智者獲得更完整、有人性尊嚴的照顧。

3.更為便利的服務模式
為提供民眾便利可及的長照服務,各縣市政府將強化「長期照護管理中心」,提供單一窗口,受理申請、需求評估,以及協助家屬擬訂照顧計劃等業務。開通「1966長照服務專線」民眾撥打專線後,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將會派照管專員到家評估。

4.量身打造照顧計劃
細緻反應不同失能程度的照顧需要:用更多評估面向,納入不同類別之長照失能者,長照失能程度更細緻化,過去制度只以單一面向(日常活動功能)評定服務對象之長照失能程度(輕度、中度、重度),新制上路後,增加了更多的評估面向(例如工具性日常活動、情緒行為等),得以將不同種類的長照失能者納入長照服務對象,同時將長照失能等級區分為2至8級,更細緻反應不同失能程度的照顧需要。

論時數改為論服務項目,讓長照服務更有效率:過去長照給付額度是以時數計算,而新制則將長照服務以民眾可獲得之服務(照顧組合)做為計價單位;以照顧服務類為例,每個照顧組合會依其服務內容的難易度適度反應其價格,好處是可鼓勵長照服務單位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同時,配合個案特殊情形的加計,須支付給服務提供單位的價格也提高,將可提高照服員從事困難任務的意願。另,新制的支付模式,亦可簡化服務提供單位繁瑣的行政作業,讓核銷流程更有效率。

三、「長照2.0」面臨的問題?

1.養老從業人員人力不足
台灣所培訓的養老產業從業人員尚不足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且服務人員的勞動條款未得到進一步規範,造成勞動力受訓後嚴重流失。

2.社區式照顧服務嚴重不足
機構式照顧老年人占需求長期照顧老年人的19.5%,比率遠低於歐美國家機構式(30%)。同時,台灣機構式服務相對足夠,社區式服務則嚴重不足。

3.政府預算編列不足、家庭負擔沉重
台灣長護經費嚴重不足,在經費短缺下服務提供不足、不均,難以真正減輕家庭照顧負擔。

4.城鄉差距嚴重、未能因地制宜
財政資源短缺的縣市,長期照顧資源嚴重不足。而如原住民族部落因地理偏遠、專業長期照顧資源不足,無法以都市補助標準與專業條件來統一規範,在不影響專業質量下,長照資源應當因地制宜。

四、結語
「長期照護2.0計劃」是以小區化及在地化精神做規劃,結合了社會照顧、健康照護、預防保健資源,目的是希望建構優質、平價且普及的長照服務體系,讓所有需要受長期照顧者,都可獲得具人性尊嚴的服務,以逐步達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會願景。